张守富 官方网站

http://zhangshoufu.zxart.cn/

张守富

张守富

粉丝:48958

作品总数:51 加为好友

个人简介

张守富 笨•愚生生于山东单县。毕业于山东师大,就读于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北京大学哲学系。编审,兼职大学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上海考级中心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高级教官、文化部书法专业考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详细>>

艺术家官网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

留言板

艺术圈

作品润格

书 法:

国 画:元/平尺

匾额题字:

拍卖新高:

联系方式

艺术家官网负责人:小张

邮箱:artist@zxart.cn

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

汲古纳新成大观:读张守富诗词



蔡淑萍 / 文

 

张守富先生是一位阅历丰富、多才多艺的诗人。他先后在部队。政府机关、史志科研部门、大型企业集团工作并担任领导职务;他修志、写小说、写电视剧本、致力于观念研究,更六岁习书法,九岁学音乐……他的这些阅历、才艺,为他的诗词创作提供了营养,又在他的诗词作品中得到诗意的反映。我读到的张先生的诗词仅五十首,这无疑只是他诗词作品中的一小部分,但又应该是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所谓尝鼎一脔、窥豹一斑,且以此为例,谈谈我读张诗时的一些印象、一些感动、一些联想——是谓随想。


 

张守富 《变则通》 


在五十首诗词中,约三分之一是纪游诗。“椰林滩上满金沙”的海南,“大漠响驼铃”的西域,“纵横石板街”的江南古镇,“长街十里便霓虹”的现代化大都市,乃至樱花三月的东京,波漾桥接的威尼斯,色彩缤纷的澳洲,以及世界名城巴黎、新加坡、莫斯科等等,随作者游踪所至,一一展现在他的笔下。这些纪游诗,撷取当地最具特色的景观,绘成一幅幅风情画,又不停留在模山范水、暮景拟物上,还写出自己彼时彼地的感触、感慨,或抒思乡怀人之情,或起抚今思昔之叹。有一首《莫斯科杂吟》这样写道:“伫立莫斯科,心潮逐逝波。红旗何处舞?海燕几时歌?战士曾钢铁,游人已绮罗。仰瞻星斗在,璀璨照长河。”


虽然“战士曾钢铁”这样的句子多少给人生应之感,但整首诗寄慨深远,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这就有了深度。另有相当数量写人。咏事、咏物之作,也很能表现作者的精致。“人间大米晶莹白,茧手双双磨出来”(《农民兄弟》),“抉择粗精鉴伪真,残篇断简久安身”(《咏修志老者》),“几时斫却贫山水,长济苍生脱困穷”(《剑》),均语浅情深,表现了对普通劳动者的尊重和扶危济困的心胸。


张守富诗中不少写自己在艺术道路上不懈求索,并终有所成所悟的作品,我认为是最具特色的。这不仅是因为,虽然对古人来说,除学书学剑、怀“致君尧舜上”之志外,还兼通琴棋书画,甚或诗书画印三绝死绝,都不鲜见,而在现代社会,在张先生的同龄人中,除能在本职工作中取得骄人的成绩外,除能写小说写剧本外,还能诗擅书、善操琴,在这些传统艺术领域达到一定造诣者,不说凤毛麟角,也确实不多得见了。


因此,他的这些诗词作品仅从内容上说,就有了比较特殊的意义;而且,更重要的,这些作品叙事是真切的,抒情是真挚的,说理也是有自己的真知的。“笔底风云五十秋,习诗习字未曾休”的勤奋,“夜夜灯前人影动,甘当书癖与琴痴”的执著,“几多心血剧中凝”的甘苦自知,以及蕴含于这些诗词句中的自诩之意,读者当能会心颔首。而作者在传统艺术追求过程中的感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比如,他写对古代书法大家的心仪:“到此手扪碑碣后,归来笔底起狂澜。”(《西安行》)他强调业精于勤:“有志可穷千里目,不勤难上一层楼。”


(《写在个人诗书展之前》)他根据自己长期的书法习练与创作实践,将书法之道写入题为《跟变异》的七律之中:“悠悠华夏五千年,文法深根错杂盘。自古黄河新浪叠,至今翠岭乱云旋。几家筋骨承书圣,诸体形神变笔端。创出个人风格异,更高境界树参天。”这是对学习书法的必经之途的总结,当然也适用于同位传统艺术的诗词之道。正因为张先生既继承又重变新,所以习诗习书成绩斐然,被著名书法家、篆刻家韩天衡先生誉为“今有诗书近古风”。


我读张守富先生的诗词,还有如下几点感想:


一是关于“继承”


这是个老掉牙的话题了,但我认为学习传统艺术,无论是书法、诗词或别的门类,我这里专指诗词写作而言,在必须首先踏踏实实学习、研究、继承古代经典这一点上,至今还没有得到足够的普遍的重视。不少人往往过分强调今人与古人生存环境生活内容的不同及由此产生的情感与思想的差异,而忽略了当我们再谈论作为一种文学样式的诗词时,首先注重的是形式方面的东西而非内容。即使是内容,许多被称之为“永恒的主题”的题材,不但古人写,今人也在写,而且相信后世子孙还会继续写下去。至于诗词的表现手法,古人作为遗产留给后人的宝库,还有待人们花大力气去挖掘。


当前,诗词有复兴之象,但距古人已经达到的高度,其差距似仍不可以道里计。随着时代的推移,会不断有新兴艺术产生,如诗歌领域的新诗,这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优秀的传统艺术,如诗歌领域的传统诗词,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之一,也必将受到至少是部分社会成员的喜爱。而这部分成员中的又一部分,就会由喜爱进而拿起来写作。所以诗词的根,永远在传统之中,在自远古而来的诗的长河中,而不在这长河流经我们眼前时溅起的几朵浪花。新诗和传统诗词,是不同的诗体,各有不同于对方的特质。


 

 张守富 《采桑子·述怀》

 

山西诗人马斗全曾说:“传统诗词与新诗词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的真情的纪录,后者却是一种创作。”可作为一家之言。现在是一个求“新”的时代,“改革”“创新”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主流语词,但“求新=进步”的公式,显然在传统艺术领域并不能时时处处适用。王国维曾说,最高之文学,非徒善创,亦且善因。如果有人在“因”时,把重点放在了对古人细枝末节的摹仿上,那是他对“善”的误解,而不是“因”的过错。


当然,任何一个诗词作者,要在诗词园地站成一棵树,或者就算是一棵草吧,光有根也不够,还得有干(茎)、枝叶(叶)。不过,无论如何,固本强根总是基础性的、第一位的。在诗词因种种原因经历百年衰微之后,在人心日益浮躁的现代社会,尤其如此。所以,可以肯定地说,无论是某诗词作者个人,还是整个诗坛,都只有循汲古纳新之道,方可忘蔚成大观。我有这些想法,由来已久,张守富先生的“跟变异”之说,引起了我的共鸣,也促使我说出这些粗浅的意见。


二是关于“诗外功夫”


自陆游说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的话,所谓“诗外功夫”就一直受到写诗、论诗的人们的重视。“诗外功夫”当然是相当于“诗内功夫”而言的。如果把格律、声韵、字句、章法、辞藻、技巧等等叫做“诗内功夫”,那么“诗外功夫”则是指诗人的思想修养和生活阅历。四川老诗人张润瑞有专文论析“诗外功夫”。他认为,“诗外功夫”是诗人反映生活的一种认识能力,属于诗人的主观世界,它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炽热的感情、强烈的爱憎——感触生活的功夫;独立的思考、独特的见解——理解生活的功夫;敏锐的观察、丰富的联想——体察生活的功夫。


在读张诗时我之所以突然联想到这个问题,是因为我认为张守富先生的丰富阅历和多才多艺,就是十分难得、令人羡慕的“诗外功夫”。“诗外功夫”并不等于生活,生活人人有,而“诗外功夫”只属于少数有心人。一个诗词作者,如果有了过硬的诗内功夫,又有了难能可贵的诗外功夫,写出“精品力作”,就是可以期待的了。


三是关于“官员写诗”


张守富先生担任过多种领导职务,不知他是否同意别人将他划归“官员”行列。封建社会的官员,多从科举出身,能诗能书似乎是基本功。现在时代不同了,不能要求领导干部都能诗能书。但如果有的领导同志,既是好公仆,有能诗能书,那就应该特别欢迎。这样的领导多了,在重视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想来也会受到更多更具体重视;在重视科学技术的同时,人文思想想来也会受到更多更具体的重视;在重视现代化进程的同时,维护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优良传统想来也会收到更多更具体的重视。这就不仅仅是对诗词等传统艺术的振兴有好处,对中华民族整个复兴大业,都是有所裨益的。


 

 张守富 《观黄果树瀑布》

 

读张守富先生的诗词,引发我如许多的联想和感慨,可见其感人的力量。张先生正当中年,这是人生的鼎盛期,祝愿张先生在本职岗位和涉足的各艺术领域取得更大成就的同时,诗词写作也更上层楼!